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2025“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走进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9-28 14:57  作者:种创中心   来源:内部   浏览次数:


924日,由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李增辉带队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采访调研行活动走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来自近20个“一带一路”国家的40余位媒体记者实地探访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切实感受从“科研成果出海”看创新重庆、创新中国的生动场景。中心执行主任常怀普,马铃薯团队负责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教授,家蚕团队科研骨干王菲教授等相关人员参加调研行活动。

   

中外媒体记者们首先来到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馆,了解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进展,了解种质创制各团队在种业创新领域产出的代表性成果,交流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情况,并探讨中心新品种新技术等科研成果出海合作事宜。随后,媒体代表们专题考察并采访了马铃薯和家蚕种质创制团队。

                           

在马铃薯团队展台前,吕典秋教授向国际媒体展示了“出海”产品——“马铃薯种薯病毒病纳米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其“5分钟出结果”的惊人速度和高于传统方法10倍的灵敏度,解决了种薯病毒检测的行业痛点,被誉为“田间地头的移动实验室”。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该试剂盒已成功走出国门,推广至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十余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精准服务援助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一带一路”国家试剂盒1000余套,为当地马铃薯产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质量保障的中国方案。

                           

王菲教授则向记者们介绍了家蚕团队创制的优质蚕丝、彩色蚕茧及饲料蚕等科研成果,团队基于丝胶蛋白开发的天然化妆品,正以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护肤功效,吸引国际市场的目光,现场40余名中外媒体记者纷纷试用并点赞,预示着中国蚕桑科技在高价值大健康领域的出海潜力。

                           

中心作为服务国家种业振兴与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力量,不仅致力于长江上游特色种质资源的创制与保护,还将持续发挥在农业创新、种质资源创制、生物技术等农业领域的优势,以开放的姿态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通过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联合共建科研平台等多种形式,推动更多像马铃薯种薯病毒病纳米微球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剂盒这样的“中国方案”扬帆“出海”、惠及世界,为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扎实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贡献坚实的重庆智慧。